本文转自:成都日报
不止海洋之蓝,海合安文旅正以“主题化生活方式”为笔,加快在蓉城打造一个超越传统主题乐园边界的文旅新地标。
在海合安·成都极地海洋公园新开放的“川溪生态馆”,市民韩女士和孩子第一次见到了四川培育的鱼类新品种“白乌鳢”,穿行场馆的智能机器人正娓娓道来关于“华西雨蛙”科普知识;几步之遥的巨型奶龙打卡墙前挤满了拍照的年轻人;360°球幕影院里,游客正通过数字化的球形影像在远古的海洋中遨游;水下演艺《青城·缘起》巧妙将白娘子与青城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,借助全息投影技术,让蜀地故事在波光粼粼中焕发新生……如今,这里早已不是单纯聚焦海洋的主题公园——它正悄然蜕变为一座融入城市肌理的多彩生活场域。
蓝色基底
海洋基因的传承与洞察
作为西南地区第一个极地海洋主题公园,成都极地海洋公园承载着“成都有海”的使命。但面对旅游消费的结构性变革,纯观光型的模式显得单薄。
“主题公园必须通过价值重构打破增长瓶颈”,海合安文旅高层指出。2025年5月,海合安文旅发布全新品牌定位“中国主题化生活方式创行者”,并设定“与城市共欢乐”的品牌口号。这一转身,标志着海合安文旅从“主题公园投资及运营者”向“主题化生活方式综合服务商”的转型。
黄色跃动
满足情绪价值的共欢
2025年8月,“奶龙黄”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。西南首个奶龙IP主题游乐区“海陆奇兵”在成都极地海洋公园开放,其最大亮点是全国首部奶龙4D电影《海陆奇兵:环境保卫战》。
“动感座椅配合喷水、吹风特效,孩子们跟着奶龙在深海里探险尖叫,这比普通观影刺激多了!”带着儿子首刷的李先生兴奋地说。更让游客惊喜的是,这部定制影片免费向所有入园游客开放,主题商店与碰碰车项目则延伸了IP消费链。从2021年引入奶龙IP到如今打造1200平方米专属乐园,成都极地海洋公园以IP为纽带,正构建起覆盖亲子家庭的强互动场景。
红色激情
赛事流量激活“文商旅体”新循环
成都极地海洋公园正通过与成都蓉城主场场地的合作,用文旅的动能与城市共欢。此外,以“文旅+”打造的研学产品、票根经济等正外延出各种消费场景。
2025年12月31日前,球赛和演唱会观众凭票根可享受公园门票半价优惠。公园负责人描绘了“单日比赛、多日停留”的多场景联动的蓝图。当足球激情邂逅海洋治愈力,运动场景与精神疗愈在此交融,公园边界向城市公共生活进一步敞开。
绿色脉动
聚集属地 填补空白的所在
2025年6月,川溪生态馆作为“2025年公园焕新计划”首个落成项目,以盎然“生态绿”彰显对城市的深情。这个投资3000万元、占地2000平方米的场馆是四川首个聚焦本土动植物的生态科普展馆。“桫椤秘境雨林”“五龙沟激流奇观”等九大展区浓缩了蜀地山水,小熊猫、水獭、雅鱼等萌宠吸引游客驻足。“从未想过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四川生态的脉搏。”一位游客在峨眉拟鲿展缸前感叹。生态馆不仅填补本土科普的空白,更通过场景叙事将生态保护意识植入轻松游程,成为海合安文旅“与城市共欢乐”理念的实体注解。
银色未来
科技重塑沉浸式生活场景
西南首个360°球幕影院打破传统观影模式,游客可自由坐卧于600平方米球形天幕下进行观影。而川溪生态馆的AI导览机器人、智能巡检系统让科技隐于服务背后。科技不再是噱头,而是多维场景的无缝编织者。此外,通过私域运营、智慧化媒体矩阵打造,公园会通过AI定制信息,向150万会员发送定制信息,链接到游客的日常生活中。
五色交融
主题公园的城市角色重构
海合安文旅奉行“始于投资,成于‘精’营”的理念,焕新远未止步。据规划,以海洋和雨林生态打造的主题酒店,聚焦全天候、全客群的商业街区都将陆续落地,形成“公园+商业+社区”的微度假生态。
“我们要让游客从‘观众’变为‘主题生活的主人’。”海合安文旅总裁高杰阐释战略内核。未来将通过四季全时运营(夜场、水乐园、酒店等)、顶尖演艺等拆解传统封闭式运营的“围墙”,打造属地主题的生活新聚点。当下,成都极地海洋公园已跃升为一座欢乐的生活“容器”。公园不只是远方游客的目的地,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延伸。海合安文旅以“主题化生活方式”为轴,多维度与城市气韵熔铸一炉,印证着其从“乐园运营商”到“城市欢乐共生体”转身的决心。
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